【部门解读】《鹤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近日,修订后的《鹤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鹤政办〔2025〕5号,以下简称《预案》)正式印发实施,为便于公众理解有关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预案》的修订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市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在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改革,2023年印发的《鹤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鹤政办〔2023〕32号)已不能满足当前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保障我市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提升市政府自然灾害救助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河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豫政办〔2024〕74号)精神,对我市《预案》进行修订。
二、《预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预案》共分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则。本预案是市政府应对全市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政府专项应急预案。总则主要明确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第二部分是组织指挥体系及工作职责。规定市安防委的常设办公室及相关成员单位,另设置包括综合协调组、灾情管理组、生活救助组、物资保障组、救灾捐赠组、安全维稳组、医疗防疫组、新闻宣传组、倒房重建组的9个救灾工作组及工作组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第三部分是灾害救助准备。市安防委办公室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评估,当可能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视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应对。
第四部分是灾情信息管理。各县区应急部门要按照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部门间共享工作。包括信息报告、灾情核定、信息发布三部分内容对灾情信息管理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
第五部分是救助应急响应。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明确规定了各级响应的启动条件、启动程序、响应措施以及响应升级、终止、协同衔接的相关事项。
第六部分是灾后救助。分为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冬春救助三部分。预案明确规定了相关审核流程,资金补助申请、财政拨付等内容。
第七部分是保障措施。从资金保障、物资保障、通信和信息保障、装备和设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社会动员保障、科技保障、宣传和培训八个方面规定了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保障要求。
第八部分是附则。对本预案中出现的术语进行解释说明的同时,补充了奖励与责任、预案演练、预案管理、救助款物监管等相关细则。
第九部分是附件。明确规定了鹤壁市安防委成员单位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工作职责。
三、《预案》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四、发生自然灾害后,响应分为几级?
《预案》明确,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灾害救助工作需要等因素,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响应级别最高。
五、新旧《预案》有什么差异?
一是组织指挥体系方面。因指挥机构改革,将原《预案》中的指挥机构“市减灾委”改为“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二是灾害救助准备方面。将原《预案》中“灾害预警措施”调整优化为“灾害救助准备”,并增加了“对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和学校、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特殊场所,农村偏远地区等警报盲区,夜间等特殊时段,采取鸣锣吹哨、敲门入户等针对性措施,精准通知到位”内容,体现了政府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三是单位职责方面。鹤壁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增加了市委社会工作部、鹤壁金融监管分局、新乡无线电中心,明确了相关职责;优化了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单位相关职责。
六、关键词诠释
①自然灾害: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高温、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较大生物灾害等。
②本预案所称一般、较大自然灾害,参照《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有关规定。
③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④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方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作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⑤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⑥本预案关于救灾物资的表述专指生活类救灾物资。
解读机关:鹤壁市应急管理局
联系电话:0392—3357153